圖為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克發表主題演講
日前,“第二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2021深圳)國際交流會”在深圳舉行,在“全周期打造‘更安全’的軟包電池”專場論壇上,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克發表了關于“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化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演講。
眾所周知,目前鋰電池行業正處于全面爆發的階段。那鋰電行業可以持續多久呢?柯克引用諾貝爾獎得主吉野先生的原話作出回答:“電池行業,未來10年內還是鋰電為主導”。
談到未來具體將由哪種電池技術路線會占主導時,柯克認為很難判斷。“此前磷酸鐵鋰電池已日漸衰落,但隨著刀片電池等技術的出現,磷酸鐵鋰電池一下又變得供不應求,短期看,不同材料體系、外形規格的電池市場份額正‘此起彼伏’,未來不同的電池技術路線都有很大的機會”。
“我們認為不能期望一個技術路線解決所有應用場景的問題,而應該根據具體場景和應用目標,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經過幾年的實踐,基于現階段輕型動力車輛的場景,我們目前主推軟包錳酸鋰電池。”柯克表示。
據柯克介紹,克能新能源是在超威集團戰略支持下,于2020年新創立的一家新能源電池公司,目前正處于二輪融資中。公司主推產品是軟包錳酸鋰電池(已投產);同時兼顧磷酸鐵鋰電池產品;對于高能量密度電池體系,則持審慎的態度。
柯克表示,目前錳酸鋰電池在非乘用車領域(對體積和重量要求低,并不追求電池的高能量),比如在二輪車、三輪車、低速四輪、特種電動車、區域物流車等低速車應用場景,具有獨特的優勢。
對于錳酸鋰電池的產品性能,柯克表示,錳酸鋰電池在經過針刺試驗后,仍可以正常放電,與三元電池對比,表現出更良好的安全性能。
在談及電池安全話題時,柯克總結道,據統計,50%左右電池安全事故是在電池靜置狀態下發生的,而這其中最大的誘因是“看不見”的電池內短路問題(誘發“元兇”包括充電過程中形成的鋰枝晶及制造過程當中遺留的毛刺和金屬粉塵等)。
而對于電池安全性能判斷的方法問題,柯克表示,針刺試驗是相對有效的檢測方法之一,但對于用針刺的方法鑒別電池模組的安全性,柯克表示或許有待重新考量。會上,柯克展示了一個多重針刺的模擬實驗(把七支電芯充滿電之后排列起來,依次進行針刺)。實驗結果是:同樣進行了針刺,前五個電芯情況正常,第六個電芯卻發生了熱失控。同時,監測到完成針刺的針頭溫度從40度左右(完成第一次針刺后)已經上升到190度左右(完成第五次針刺后)。
“我認為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或許是扎到第六個電芯中的針頭已附帶了前面幾支電芯產生的熱量,熱量累計后會達到很高的溫度,這才導致了第六個電芯的熱失控。也就是存在‘壓死駱駝的是其它駱駝身上的草’的可能性。”柯克分析道。
基于此,柯克表示,最終的電池安全性能判斷標準還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共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