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電池安全問題發生的直接前兆,都在于電芯的內部短路。”日前,由電池中國網主辦的第15期“Li+學社”大講堂在廣州舉辦。克能新能源技術總監李洪濤博士在活動上表示。
圖為克能新能源技術總監李洪濤博士在Li+學社發言交流
李洪濤指出,電池內部短路的原因可能是來自于外部(機械沖擊、外部短路、過熱等),也有可能來自于電芯內部(內部粉塵、金屬屑、析鋰等)。電池的內部短路造成內部過熱,再加上可燃物質,三元材料還要考慮內部釋氧,因而燃燒、起火就順其發生。
對于外部原因導致的濫用,一般是比較容易追溯和控制的。但是內部原因導致的內短路相對更難控制。
“在制造端,我們可以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極大程度的降低質量瑕疵。但是再嚴格的控制,也做不到永久0缺陷。如何在電池發生熱失控的時候降低熱失控的后果,也是一個較大的研究方向。從設計端電池發生熱失控的時候,怎么能盡量讓熱失控不那么劇烈,無論從隔膜、正極、電解液、負極的角度,甚至從結構的角度,行業的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往往這些工作都是需要較長期的技術積累,而且基于以上的研究方向,很多課題已經接技術的天花板”李洪濤直言道。
正因為如此,李洪濤表示,可以更多的關注電池在使用中后期的安全性,在電池使用中后期,電池本身的安全性是降低的,發生事故的風險也在提高。
在使用過程中,如何及時診斷電池,提前排除安全隱患?
李洪濤舉例說,“軟包電池,在電池使用的中后期,電池的厚度會發生變化,而且厚度會變得不均勻,所以我們就想到在電池使用中后期能否通過電芯之間的壓力傳感來診斷電池的健康狀態。”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不對電池進行破壞性拆解,就能提前預知電池內部的界面狀態,從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電池健康狀態的監測。
圖為“Li+學社”技術交流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