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若輕,高屋建瓴。言談中,劉金成總是給人這樣一種印象。
劉金成是湖北荊門人,他將億緯鋰能最重要的電池生產基地之一,安在了福地家鄉。距離荊門市東南300公里之外,就是著名的赤壁。蘇東坡筆下的周公瑾,“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在鋰電池領域的劉金成,就有一種這樣的從容。
億緯鋰能是做鋰原電池和消費電池起家的,而且都做到了全球前列。而對于動力電池,劉金成坦言沒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但是,他卻將億緯鋰能做成了全球動力電池裝機TOP10,為梅賽德斯奔馳、寶馬、捷豹路虎等豪華車企供貨。
儲能則是另一個比肩動力電池的十萬億級的大市場,而億緯鋰能在個領域的發展勢頭更加迅猛。今年上半年,億緯鋰能的儲能電池出貨量達8.98GWh,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2.30%,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三名。
金秋九月,電池中國在億緯鋰能荊門基地與劉金成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劉金成身材高大,年近六旬的他,精神矍鑠飽滿,臉上總是掛著和藹的微笑。談及行業,他總是透露出一種技術上的自信和戰略上的清醒。
作為全球最大鋰電池公司之一的董事長,劉金成不喜歡別人叫他劉總,而“劉工”是他最愛的稱呼。他是國內電池領域的資深專家,武漢大學兼職副教授、校董,從事鋰電池研究與生產等相關工作近40年。
縱觀全球,億緯鋰能是為數不多的“全能型”電池企業,并且每個品類都做到了出類拔萃。因此,在外界看來億緯鋰能似乎總能踩到行業的風口。劉金成直言:“看到市場機會,并且能用一種化學體系去匹配,這是一種行業的洞察力,需要對各個產品很了解才行。”
比如,億緯鋰能前瞻性地布局了大圓柱電池。今年6月,億緯鋰能完成了100萬顆46系列三元高比能電池的生產下線。預計今年內將完成20GWh產能的落地,并規劃了沈陽、成都、匈牙利等地超50GWh產能的建設安排。億緯鋰能在財報中透露,公司的46系大圓柱電池現已取得未來5年客戶意向性訂單合計約 472GWh。
技術和質量,是劉金成頻頻強調的關鍵詞。“今年行業發展到了理性和良性的新階段,因為技術進步,質量能力成為分水嶺。”他認為,對頭部電池企業來講,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在技術創新。如果節奏沒有把握好,或者技術做得不夠好,那就可能會出很大的紕漏。
當下行業對產能過剩比較擔憂,但他指出,產能過剩是一個絕對的現象,是市場必然的選擇。不用擔心產能過剩的事情,產能不是最重要的,技術能力和質量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當前的重點,得讓技術好、質量好的企業有擴大產能的機會”。他說。
對于碳酸鋰價格,劉金成認為“不會再有暴漲的機會”。他的判斷是,目前的鋰價走到了比較穩定波動下行的階段,以后就是這樣的狀態。從過去的暴漲暴跌,到現在振幅減小。因此,電池廠的預期就會更加清晰,比較穩定、大規模交付的公司會進入比較好的狀態。
當下,全球新能源產業正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進入新的發展周期。劉金成指出,這幾年中國鋰電產業鏈上研發的科技創新成果和能力得到了迅速加強,已經進入整個產業鏈為全球服務的新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把視野和胸懷放得更大點。要建立起全球制造、全球服務、全球合作的能力,讓全世界的客戶和消費者喜歡我們,喜歡中國公司,這是我們要去努力做的工作。”他加強了語氣意味深長地說。
以下是電池中國與劉金成的對話實錄,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有所刪改:
01
碳酸鋰不會再有暴漲的機會
電池中國:碳酸鋰價格今年波動還是很大,目前感覺還是沒有穩下來。從去年11月份的60萬元/噸,跌到了20萬元/噸以下。作為電池廠商,億緯對鋰價的漲跌感受如何?這對整個產業鏈有怎樣的影響?包括對未來鋰價走勢,您有什么看法?
劉金成:去年的碳酸鋰價格暴漲,實際上是短時間內產業鏈準備不足直接導致的結果。今年價格又暴跌,其實暴漲就一定會暴跌,這是個對應的關系。現在價格已經走到了十幾萬(元/噸)的樣子。我覺得就走到了比較穩定波動下行的階段,以后就是這樣一個狀態。比如說從現在價格降到15萬(元/噸)到10萬(元/噸),都會在未來一年左右時間里變成現實。
回歸理性之后,不會再有暴漲的機會。因為體量大以后,再回到50萬(元/噸)、60萬(元/噸)這種情形的機會就比較少。除非有一種很特殊情況出現,比方說所有的鹽湖都毀掉了。其實再有5萬塊錢的價格波動,對電池價格影響就沒有那么顯著了,換算下來每Wh的影響就幾分錢。這就表示它和生產良率、效率,可以在幾個因素的包容范圍之內。
所以總體上講,到今年年終的時候,鋰電池行業就將進入到一個比較理性、比較良性的新階段。從過去的暴漲暴跌,到現在振幅減小。因此電池廠的預期就會更加清晰,對客戶端價格會比較清晰,對交付盈利也比較確定。因為有了容忍度,價格變動可以包容進企業經營結構里面。因此比較穩定、大規模交付的公司會進入比較好的狀態。這是基本的一個判斷。
在未來的時間里面,我覺得會延續這樣一個狀況。因為規模已經很大,如果因為材料價格大幅度變動,導致企業的盈利暴漲暴跌,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大家都會反對這種狀態。我認為未來行業會更加地穩定,價格會穩定,運行也會更加理性。
02
產能過剩依然是結構性的
電池中國:您之前預判,最晚2024年全產業鏈都將會出現產能過剩。就目前來看,已有不少鋰電材料已經出現過剩,價格持續低迷。不少電池企業產能利用率也比較低。您認為產能過剩將會對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劉金成:其實當時說產能過剩是看到在材料端,特別是磷酸鐵鋰的擴張勢頭實在是太大。而電池的產能是一個重資產投入,比材料端投入的資本要大很多。所以當時說過剩,是指在一個階段時間里面突然有大量的企業來投產,會堵塞在那里。但從長期需求來看,產能過剩依然還是結構性的。
技術能力強,質量管理好的產能是不足的。但是如果沒有技術能力,又沒有質量保證能力,那么產能就是盲目的。因為動力電池的玩法,是需要有客戶的定點才能夠有銷售。如果都沒有拿到定點,建設的產能實際上沒有去處,所以這種產能很明顯就是過剩。
因為車廠在經歷了之前的電池采購緊張以后,市場常常會是這樣:放出來的訂單需求可能比實際需求要多,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所以行業里面的產能過剩,是一個絕對的現象,是市場必然的一個選擇。但是這種過剩并不是惡性的,市場要有競爭的機制。質量夠好,客戶就會把訂單給你;質量不好,就開不起來。
所以這個時候行業就進入到比較良性的發展階段,那就是追求技術進步,追求高質量,沒有這兩條你就是out,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機制。因為當下電動汽車的滲透率還沒有那么高,因此當前的重點,得讓技術好、質量好的企業有擴大產能的機會,而讓不好的企業出去。
現在眾口一詞說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其實不是真正所謂絕對過剩的狀態。要是一味地一刀切說產能過剩,而進行限制就麻煩了,到時候起到的作用反倒是,把技術和質量不好的強留在市場,而優質的產能卻不足,這就會導致行業的發展受到限制。
03
看好大圓柱、磷酸錳鐵鋰前景
電池中國:億緯在半年報中提到,公司的46 系列大圓柱電池未來5年客戶意向性訂單合計約472GWh。您曾說大圓柱可能是動力電池終極技術方向,您為何這么看好大圓柱,這對未來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劉金成:大圓柱電池的全生命周期,它的尺寸是不變的,而方形電池會有不同程度的膨脹和內部應力的影響。現在我們關注的是BOL性能,特別是到電池生命周期末端時候,要去做循環梯次利用或者是拆解,如果電池都膨脹鼓起來,那風險就大了。但是圓柱電池沒有這個問題。除了其它性能以外,就這個角度來講。
現在大圓柱電池的能量密度、溫度性能、快充性能,都可以很好地滿足車的要求,那這兩項比較下來,最后大家肯定覺得選圓柱電池來解決問題就夠了。
電池中國:據說億緯的磷酸錳鐵鋰電池,已在2022年上半年通過電池中試環節,并送樣品給車企測試。行業對這個技術路線的關注度也比較高。您如何看待磷酸錳鐵鋰這個技術路線的應用前景?
劉金成:過去的電池體系里面,磷酸鐵鋰性能穩定,成本也比較好;三元電池性能好,但是安全性會復雜點。但磷酸鐵鋰的缺點是低溫性能不夠好,雖然花很多功夫去解決,但依然不夠好。所以希望能夠在兩者之間找到一種解決方案,磷酸錳鐵鋰的低溫性能比磷酸鐵鋰好,循環性能比三元電池好。
但磷酸錳鐵鋰還有些基本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因為材料的相變與變化,所以它的放電曲線也不像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是一條線,而是有兩個平臺,所以對電池管理和對消費者的使用,都會帶來新的問題。但隨著相關工作的推進,磷酸錳鐵鋰在市場的作用會逐漸顯示出來。
04
踩準市場的風口
電池中國:在外界看來,億緯似乎總是能踩準市場的風口,從以前的鋰原電池,到消費電池,再到如今火熱的動力、儲能電池。而且,都做到行業前列。今年又成立了醫療電池事業部。億緯為何總是如此嗅覺敏銳,能準確把握住市場的機遇,這里有怎樣的決策秘訣?
劉金成:因為我們本身產品線就很豐富,都有相應的技術研發部門。從化學電源角度來講,原理是相通的。無非就是正負極材料、隔膜等,構造出一個體系。每個化學體系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價值發展,就看是不是滿足市場要求。看到市場機會,并且能用一種化學體系去匹配,這是一種行業的洞察力,需要對很多產品很了解才行。
億緯鋰能是有自己的使命的,最開始是要把中國鋰電池做到全球高水平,叫“讓中國的鋰電池不再落后”。現在包括鋰錳電池、軟包電池、扣式電池、圓柱電池,我們都做到了很高的水平。前不久見到一個韓國同行,當初營業額是我們2倍,但現在我們光鋰原電池就已是他將近4倍,整體營收規模變成了他的8倍。鋰原電池雖然是小市場,但我們做到了行業前面。一定要把產品做好,這是我們的一個理念。
為什么這時候特別關注醫療電池?因為整個動力儲能電池市場太熱,都在往里卷,但事實上做成高水平的電池,熱熱鬧鬧肯定做不出來。科技創新的本質是關注健康,關注支持美好生活。現在整個世界兩大趨勢,一個是新能源,一個是大健康。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但有些老年性或者基礎性疾病,需要有外界干預的手段。醫療器械對電池要求都非常高,以前都是鋰原電池或者是特種鋰電池,我們做這事情是得天獨厚的。
未來醫療器械的發展會用到越來越多的電池。但是醫療電池的國家標準體系,整個質量管理體系,目前還都不是很健全。所以我們建立醫療事業部來參與整個市場,參與或者說主動制定這些標準。未來醫療器材電池產品大量增長的時候,市場一定是我們的。那個時候又說億緯你踩到風頭了,實際上我們十年前就做準備了。
電池中國:儲能是比肩動力電池的大市場。今年上半年,公司儲能電池出貨量達8.98GWh,位列全球第三;比在動力電池市場的位次還要靠前。對于儲能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增長點,億緯有怎樣的判斷和布局?
劉金成:其實動力電池本身也是一種儲能產品,如果單拎出來講。當然儲能應用領域更加廣泛,跟光伏、戶儲、發電側都相關。但是儲能產品又有很高的成本要求,因為要有經濟性,不僅能量密度要足夠好,工作壽命也要很長。很明顯和動力電池的技術方向發生了分裂,它是自己的一套體系。所以,能不能滿足市場所關切的成本、服務壽命問題,就變成了一個新的挑戰。
實際上,億緯鋰能在儲能領域的布局也比較早。最近公司推出的大電池包括大圓柱、大鐵鋰,可以讓系統的成本下降,電芯的每瓦時成本也下降,而且性能會更好。這是儲能產品發展的一種趨勢,把趨勢做對了,企業的經營結構就會好一些。同樣,它甚至比動力電池有更強的技術開發能力的要求,做好了才有機會。
05
成為全球制造、全球服務的企業
電池中國: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的發展非常迅速,您如何看待這些年我國鋰電池產業取得的成就?
劉金成:這幾年,特別是2020年以來,我們整個產業鏈上研發的科技創新成果和能力得到了迅速加強,大量優秀人才加入,推動行業走向新的發展階段,一個整個產業鏈為全球服務的新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把視野和胸懷放得更大點。所以我們老是強調說,要建立起全球制造、全球服務、全球合作的能力,讓全世界的客戶和消費者喜歡我們,喜歡中國公司,這是我們要去努力做的工作。
電池中國:當下包括寧德時代等不少電池企業都向海外建廠,億緯也在匈牙利、馬來西亞等地布局了生產基地。海外市場在億緯的戰略版圖中占據怎樣的地位?未來是不是只有全球化的電池企業才有資格稱是龍頭企業?
劉金成:我們還不敢這樣去定義全球龍頭企業。但事實上,中國企業是構建了電池產業鏈的整體能力。本質上講,電動車的發展是省錢的產品,是有經濟性要求的,因此中國的產品在成本方面確實有優勢,因為產業鏈完備。歐美的廠商自然會找到中國的企業。
因為從傳統意義上講,歐洲的車廠具有優勢地位,與這些企業合作,顯得咱們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水平,反過來再做其它事就變得容易,認可度更高。實際上在幾年前,我們一開始就從歐洲市場做起,然后才反過來做國內市場的,這樣少走彎路。
能夠做成一個全球服務的公司,價值和成長空間就會更大。具備全球制造、全球服務能力的企業,會成為平臺型的全球性公司,視野格局、技術能力、管理能力,整體的綜合能力會比只做區域市場的公司強,規模也會大很多,成績維度也更高。
電池中國: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擁有最完備的產業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10的電池企業,包括億緯在內,中國占據6席。您認為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持續保持在全球的引領地位,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劉金成:現在的共識是,動力和儲能是十萬億級大型的產業,而且事關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它是全球合作的領域,我們現在和歐洲的、美國的、國內的主機廠進行合作。因為我們過去是很小的公司,逐漸演變成一個能夠有全球交付能力、全球服務能力,甚至全球合作能力的公司,有時候想起來還是蠻興奮的。
但是冷靜下來想,怎么在這樣的機會下,能夠持續地發展還不倒下來,是要花點功夫思考和準備。最重要的還是研發能力要足夠強。對我們來講,研發能力、工程能力、數字化能力,都會變得非常現實,不是出海建廠就能保證做好,還要有管理能力。另外,除了契合當地文化、法規等適應性的問題,還有制成穩定性等許多問題要去解決。
我們覺得挑戰可能比機會還要大些,做好準備過苦日子,可能需要要有足夠的時間,跨過國際化這個過程。得到很好的盈利,才能標志中國公司真正在全球化服務浪潮里面站住,否則會被卷出去。
06
有效控制成本并不簡單
電池中國:您之前講到,目前行業已經進入到講究成本、關注成本的階段,車企端也非常關注。不同的發展階段,產業矛盾也在不斷變化,您認為現在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劉金成:事實上是因為車的產量大了。如果生產10萬輛車,大家說將就一下也無所謂。但是現在都往100萬輛去的時候,對應著電池成本1000塊錢就是10億元的利潤,如果對應到股市的市值就是300億元,所有車廠對這1000塊錢都會非常在意。這就是行業發展的規模對成本必然的關注。因此,電池廠不能說我就是這個價格賣,賣出去車廠不掙錢也不行。
因為有性能的要求,對電池廠來說,怎么能把成本有效管控,事情就變得復雜。大工業是大規模制造,甚至超大規模制造,其實在制造環境里找出來的空間很小,所以應該在技術設計環節里面,還有供應鏈環節里面做很多工作,才能在市場發展到對成本很重視的情況下,能夠有盈利,能夠很體面地活下去。
它是一個轉變。開始電池價格賣2000多塊錢的時候,好像覺得電池怎么做都行,但現在賣幾百塊錢壓力就很大,所以很多企業不掙錢。所以生產能力就有限,現在就進入到這種階段。今年再比下去,估計明年就會有人覺得再做下去沒意義。他會自己做選擇,我做到這么大規模,還是虧損做它干什么?他必須做選擇,因為熬不下去。
電池中國:其實這個成本,因為未來的市場增長還會很大。對于頭部電池企業來說,還需要不斷去擴產能,去規模化降本?
劉金成:有幾個方面。一個方面,頭部企業已經有相應的優勢,但技術是變化的,技術方向和化學體系都有可能變化。對頭部企業來講最重要的工作,還是技術創新。如果節奏沒有把握好,或者技術做得不夠好,那就可能會出很大的紕漏。
如果說本來就很困難的企業,研發能力不足,后面會更困難。市場其實蠻有意思,理性會讓你非常清楚地認識到,沒有很好的技術能力,很難持續地玩下去。中國很多企業喜歡挖人搞點東西,可能一兩年之內還行,但長期看其實是浪費時間而已。
07
發展取決于技術和質量能力
電池中國:為了保障和穩定供應鏈,許多電池企業都在積極向上游布局,車企也在布局,同時還布局了電池。而且有些上游的鋰礦或者資源企業,也以入股等方式綁定下游企業。您如何審視產業鏈企業之間的這種合作關系?
劉金成:在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聯合、合作,這是產業鏈競爭的大背景之下很容易要做的一件事情。因為你的產品現在的長度太短,除非是獨有和專有技術。如果是大家都能做的東西,成本很容易被人算出來,盈利空間相對來講會比較小。但當產業鏈加長以后,生存能力就增強了。在中國做這樣大工業門類的時候,首先要能夠生存下去。所以進行上下游的聯合,是一種自然和必然的選擇。
電池中國:之前碰到企業一聊,他們就說這個產能過剩要洗出多少,或者要怎么樣。
劉金成:怎么可能是產能洗出去的?是技術不行和質量不行被洗出去的,不是產能洗出去的。產能少和多都有活下去的理由,而且都有活下去的機會,只要你這兩項能夠行。跟產能沒有關系,跟能力有關系,動力電池的發展取決于技術和質量能力,與產能無關。
電池中國:近年來有不少企業跨界進來,覺得自己很有錢就能搞定。這是對電池缺乏敬畏,對技術缺乏敬畏,對安全、對市場都缺乏敬畏。
劉金成:是的,就這兩個,對技術缺乏敬畏心,對產業缺乏敬畏心,都覺得人家是笨蛋,哪有這么容易。現在這個行業里集中的都是最優秀的人才,簡單來看,清華、北大、劍橋,這些博士通通都到這個行當里來了。人才競爭也已經到了最高級。
電池中國:在全球化的這種趨勢下,國內產業鏈企業如果想走向全球,服務全球,像您講的方向是應該共同努力。從您個人來感覺,您覺得今年和去年,這個產業有什么不一樣?
劉金成:直截了當地說,不一樣就是規模大了。今年行業發展還是比較健康,是理性和良性的新階段。我甚至覺得越往后面越良性、越理性,因為技術進步,質量能力成為分水嶺。如果只是靠卷價錢,或者用各種非正規的發展方式,那是賭機遇、看商機。現在的階段不是看商機,而是看能力。商機就在那里,誰都知道,十萬億的市場擺在那里;是要看能力,能力不是吹牛。
最理性、良性的就是這樣的狀態,產業發展取決于技術能力、創新能力和質量能力的時候,就進入到理性和良性階段了。所以不用擔心產能過剩的事情,產能不是最重要的,技術能力和質量能力才是最重要的。